![]() 五 十 肩 《回上頁》 在眾多來骨科門診就醫的病患當中,主訴肩部疼病的病患約佔了二至四成左右。他們的年齡大多為五十或六十多歲,但是也有三、四十歲的年輕人,而且似乎有愈來愈多的現象。造成肩部疼痛的原因,除了肩部創傷、骨折、脫臼及扭傷外,最常見到的就是退化性肌腱炎,也就是一般俗稱的「五十肩」。所謂五十肩其實是一個十分籠統的名稱,它應該是許多肩部病變的總稱,包括退化性肌腱炎、滑液囊炎,被膜周圍炎、鈣化性肌腱炎、黏著性被膜炎等等。有些人又把黏著性被膜炎命名為冰凍肩,又有些人就把五十肩稱為冰凍肩,名稱的使用非常混亂。不過儘管造成這些病變的原因或有不同,它們的臨床症狀卻都類似,治療的原則也都相同,所以我們就以五十肩來通稱上列的種種病變,也許溝通及討論上比較方便。 五十肩的病變主要發生在肱骨的上方、內外旋轉肌腱群及肩峰下滑液囊,並不在肩關節本身的關節面軟骨或軟骨下硬骨,這是和一般常見的膝關節病變不同的地方。並不是每個人到五十歲一定會有五十肩,五十肩的發生也不見得一定就在五十歲。主要是根據研究統計大約在五十歲左右,一般人的肩關節周圍組織就會有退化變性的現象,因此比較容易引發肩部疼痛。這種病變的發生,開始時往往是突然的單側或兩側肩部因肩膀的動作、姿勢而引發劇烈的疼痛。尤其是在冬天或在冷氣房的夜晚,常常因為一個睡姿的變動而痛得醒過來,繼而輾轉反側,難以入眠,非常痛苦。有時連脫衣服、搔背、梳頭,都因為疼痛,顯得相當困難;甚至稍微抬一下手臂就痛的不得了。當手臂下垂時,這些疼痛才緩解消失。 五十肩的治療原則,是要儘量活動,這與治療膝關節炎不同。千萬不能因為疼痛而不敢活動,這樣反而造成肌肉群的萎縮及被膜黏連,久而久之,肩關節就像被凍結一樣,無法活動,真正變成冷凍肩了。當然,在急性疼痛期時,要作肩關節的活動非常痛苦,相當艱辛。此時就必需要藉助消炎止痛劑、肌肉鬆弛劑等先行止痛;有時也常常加些鎮定劑來幫助病患緩和不安、煩躁的情緒。通常還會給幾天的口服類固醇或者也常在這時以類固醇作局部注射,作為急性期的消炎藥物,舒解疼痛的症狀。在急性期時,肩關節的活動,往往僅能以被動的方式作運動,逐漸再加強作主動自行運動,來活動肩關節,增加肩關節的活動度。平常除了要勤作肩部運動外,注意肩部的保暖也相當重要。例如在冷氣房裡最好肩膀上披件衣服;夜晚睡覺的時候,穿件可以蓋住肩部的衣服,小心謹慎,以避免再引發痛苦難受的五十肩。 此外,要預防五十肩的發生,主要還是要避免肩部受傷,平常保持運動的習慣及良好規律的生活。平時勤保健,免受病來磨。如此,也才可以降低五十肩的發生。
五十肩的類固醇治療 五十肩是一種常見而且困擾人的問題,五十肩的治療方法很多,其中以適當的運動以及疼痛的控制最為重要。五十肩的治療性運動應請教專業的醫師與治療師,至於疼痛控制則有口服藥物與局部注射。局部注射以類固醇為主要成份,多數患者對類固醇往往敬而遠之,醫師對類固醇的局部注射看法也很分歧,英國學者威廉比較了類固醇注射與神經節阻斷術,經過追蹤發現:接受類固醇注射的患者中,有一半完全沒有效果,並沒有優於其他物理治療的地方,另一位學者李也發現:類固醇注射的效果,沒有比熱敷加上運動好,不過比單獨服用止痛劑效果好。另一派學者對類固醇注射則有較樂觀的報告,湯馬士發現五十肩患者在接受類固醇注射後,雖然關節活動度只有增加了百分之十三,但疼痛情形減輕了百分之五十,由此可知,類固醇注射目的主要還是抑制發炎而減輕疼痛,對關節的活動度並沒有很大的幫助。 對五十肩的患者而言,類固醇的局部注射固然有一定的用處,但並不是萬能的,而且必須考量可能帶來的副作用,最好是與醫師充分溝通之後再做決定,這樣才是正確的治療步驟。 |